信息公开网
艺术教育发展年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艺术教育发展年报 >> 正文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3-2024学年的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4年10月23日 16:19  点击:[]


    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及省教育厅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构建了学校美育通识课程体系,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注重文化传承与发展,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023-2024年度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各项艺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我校艺术教育发展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音乐学专业

1.发展概况

始建于1993年,前身是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音乐专业。2003年挂牌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2022年转设为省属公办院校,更名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音乐学专业立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探索,努力挖掘音乐学专业的应用文化价值和技能实用价值,以国家新文科建设为指导,主动打破传统音乐学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在艺文结合、艺科融合等方面寻求突破,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音乐学专业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加强与政府部门、艺术团体的沟通合作,加强与地方文化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瞄准复合应用型的音乐文化研究、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人才需求,加强课程整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与用人单位的匹配度。

音乐学专业强化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两基”体系,筑牢讲台、舞台、社会平台“三台”应用,打造“四级实践链”,通过“教、学、研、演、创、赛”的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个性化培养。

2.师资队伍

音乐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硕士学位及以上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其中博士3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双师型教师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专任教师年龄均为30-55岁。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十大音乐学院,部分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近年来,教师先后受邀赴韩国、山东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各大艺术院校、专业团体进行艺术交流和实践教学。在教学科研获批项目及成果方面,2023-2024年度获批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3项,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结项),校级大创4项(结项),校级教改5项,出版专著2部。

3.实训配套条件

音乐学专业建有专业琴房、电钢琴教室、舞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与东营市雪莲大剧院、东营市文化馆、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华艺舞校等多元化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涵盖音乐教学、演出策划、剧目排练、舞台表演等各种特色,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1.发展概况

起源于 1987 年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2004 年获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2007 年细分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和环境方向,2013 年正式招收视觉创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随着行业趋势变化,2020 7 月学校启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申报,2021年初获批,同年 9 月首次招生。截至 2024 9 月,在校人数达 218 人。2023- 2024学年,专业持续进步。课程建设紧跟行业前沿,不断优化升级;实践教学投入增加,实践与理论结合更紧密。专业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越来越高,为学生职业发展筑牢根基,也推动着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2.师资队伍:20 位专业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和专业背景上优势突出。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占30%1位正教授、5位副教授),中级职称占 7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0%。年龄结构呈合理梯队,中青年教师挑大梁。85% 的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能将行业实际项目融入教学。这些教师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等高校,学科领域广泛,在教学中实现多学科交融渗透。

学校高度重视美育师资培养,积极安排教师参与业务进修。2024 4月,孙晓航、肖慧两位教师参加 “全国高校美育教学能力提升与优秀师资培养研修班”,学习前沿理念,拓宽教学视野,回校后有效改进了教学。2023113 - 4日,颜静、孙晓航、赵鑫三位教师受邀参加山东大学主办的 “2023年新时代中华美育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此次论坛围绕“艺术教育与中华美育”展开,设有多个环节,还举办了非遗体验活动。参加以上学术活动,对推动学院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结合学科和教学实际助力传统文化 “两创” 意义重大。

3.      实训配套条件

本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全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校内建成7个专业实验室,校外与 8 家企业共建稳定实习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分基础、综合、设计实践三层,囊括认知实践、艺术考察、摄影实践、专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三)全校美育教育开展

2023-2024学年,音乐学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还肩负着学校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重任,承担着大量的美育通识课程。2023 - 2024 学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音乐学专业共同承担着学校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重任,面向全校开设了 《美术鉴赏》《艺术概论》《中国绘画赏析与实践》《民间工艺研究》5门公共艺术课程选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美育限选课程,累计受益2712人;其他课程累计受益312人,共计3033人。这些课程通过系统的艺术知识讲解和作品赏析,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同时,学校实施 “实训室 + 社团活动” 模式,学生社团依托专业实训室开展扎染、版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实践活动。如 2024 年举办的 “巧手扎染・妙‘布’可言 —— 扎染技艺体验” 活动、“文化浸润,美育共赏 ——‘春意盎然’版画艺术体验活动” 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进一步提升了审美能力。

此外,还积极举办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其中 “匠心筑梦 向美而行” 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优秀作品展备受瞩目。该展览集中展示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涵盖了数字绘画、动画短片、交互设计、影视剪辑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更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创意和对美的追求。举办了“清风育桃李 廉洁润初心”主题展、清廉主题版画体验活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成果展等展演活动。展览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让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浓厚了校园艺术氛围,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学习。

二、推行艺术教育的举措

(一)抓好专业艺术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1.组织保障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学校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学院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在组织管理方面,由教务处牵头,艺术教育类教学单位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负责,综合办公室、各专业及理论与基础教研室积极配合,确保公共艺术课程各项教学任务合理落实和实施。学校科学配置公共资源,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对美育工作给予支持,指导并督促各部门将美育工作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艺术教育教学设施和场馆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促进优质资源设施共建共享。

2.艺术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学校为艺术课程和艺术训练配备了丰富的教学场所,有数码钢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舞蹈排练室、琴房等教学实践场所,以及美育展览中心、艺术厅、艺术实践和手工创作工作室。这些教学场所在满足正常艺术实践教学、科研的基础上,课余时间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满足了大中型艺术教育活动需求,有效地促进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充分满足大中型艺术教育活动需求。

(二)建构全校美育课程体系,美化课堂教学模式

1.明确美育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明确美育课程体系育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通过《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教师将专业知识融入通识教育,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学校还将艺术社团活动、双创实践及学科竞赛纳入美育体系,支持社团开展创作活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赛。这些举措从课程教学到实践活动,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美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体验与成长机遇。

2.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如 “翻转课堂”、“微课”、“探究式学习” 等,将互动理念运用到美育实践课程教学中。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影视栏目制作》教学中,教师运用 “翻转课堂” 模式,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则进行项目实践和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探索过程,提升了美育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美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进而养成美育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探究艺术内涵。在课程中,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开展吕剧进校园活动,将传统图案、色彩运用到现代设计作品中,以点到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美育功能。

(三)积极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1.校内外艺术联动展风采 多维度美育实践育新风

支持艺术团排演优秀作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与省内各艺术团体的交流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使艺术团成为学校美育普及和文化传播的先锋队。支持学生艺术类社团发展,邀请校内外知名专业教师、文艺专家指导社团开展合唱、歌舞、戏剧等创作实践活动,扩大美育活动的影响力和受众面。开展“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走进大学校园,极大地丰富了师生们的艺术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很好地推进书卷气校园文化的建设。

以实践为桥,拓宽美育辐射广度;以音乐为媒,深化校社共育温度。受邀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青春正当时”文艺中国毕业季主题展演暨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全国17个省60多所高校中进行推广和选拔,在文艺中国、央视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网等新媒体平台中同步展播,我校入选节目展演在线观看人数达34万人次,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为祖国放歌,山石大学生合唱团受邀参与央视国庆特别节目《江山如画》相关拍摄;以青春之火致敬劳动荣光,积极开展文艺作品走入油田一线活动,服务职工群众,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校企双方携手为青年学生开展了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共同谱写校企共育时代新人的新篇章;助力清廉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成功举办“清风育桃李,廉洁润初心”廉洁主题文艺演出。

2.     营造校园高雅艺术文化氛围和服务学校美育和社会工作成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积极投身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艺术氛围。协助图书馆开展 5 场 “文化浸润,美育共赏”艺术实践活动,涵盖扎染、剪纸等多种形式,广受学生欢迎。六一儿童节,师生走进东营区胜利泵公司幼儿园,为幼儿提供面部彩绘志愿服务,展现美育成果与责任担当。此外,指尖花裁艺社同学深入文汇街道嵩山社区,开展“非遗剪纸进社区”活动,与居民共赏非遗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将美育延伸至社会,扩大了美育的影响力

(四)实施美育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构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美育帮扶新模式。发挥美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实施载体,师生联动协同、党团支部协同,激励更多教师、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返家乡社会实践、返家乡创新创业之中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组织75名志愿者参加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东营龙居“春龙节”大型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区联动,协同开展美育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创建“筑梦青春·通达小课堂”,志愿者们每周前往石大、青华等社区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以及音乐、绘画等美育教育课程;2024年暑期组织了两支社会实践服务队分别前往东营城区的青华社区、东凯社区、工人文化宫和利津县文苑社区、津苑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超160名儿童提供支教服务,开展毛笔书法课、诗歌朗诵课等特色课程,科普文学常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检察院、传统戏曲表演等,使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2024年,学院“向阳花开”爱心支教项目获批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品牌项目,2023届毕业生程莹在2023-2024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艺术教育开展的成效

2023-2024学年,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7项,山东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由我校150名音乐学专业学生表演的合唱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国庆特别节目《江山如画》相关拍摄;音乐系20名学生受邀参加山东省“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并圆满完成演出任务;由我校推荐的《永远的胜利——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2024届毕业晚会》受邀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青春正当时”文艺中国毕业季主题展演暨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示活动,在文艺中国、央视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网等新媒体平台中同步展播,我校入选节目展演在线观看人数达34万人次,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米兰设计周等 10 余项学科竞赛。师生积极备赛,在参赛过程中锻炼技能,助力提升学校美育质量。竞赛成果丰硕,学生荣获国赛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5 项,省赛一等奖 12 项、二等奖 15 项、三等奖 37 项,累计 71 项;教师获国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师生专业实力,也展现出学校在美育与学科竞赛结合上的良好成效,为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2-2023学年的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政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500号 邮编:257061

联系电话:0546-7396016

鲁ICP备20220115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