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及省教育厅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构建了学校美育通识课程体系,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注重文化传承与发展,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021-2022年度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各项艺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我校艺术教育发展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音乐学专业
1.发展概述
始建于1993年,前身是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音乐专业。2003年挂牌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2022年转设为省属公办院校,更名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音乐学专业遵循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四大原则,按照“定位科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素高能强”的思路,将专业特点和当前社会对音乐学人才的需求有机的结合,秉持“艺术与学术并进、质量与特色双赢”的办学宗旨,目前已形成了“教学、研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2.师资队伍
音乐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现有副教授5人,讲师14人;硕士学位以上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年龄30-55岁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十大音乐学院,部分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近年来,教师先后受邀赴韩国、山东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各大艺术院校、专业团体进行艺术交流和实践教学。在教学科研获批项目及成果方面,2021-2022学年获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校级大创项目3项,东营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优秀奖7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院级教材建设立项1项,教师发表论文11篇,其中核心1篇。
3.实训配套条件
音乐学专业具备较齐全的教学环境和设施。建有专业琴房、排练厅、电钢琴教室、舞蹈实训室、MIDI实训室等4类30余个校内实训场所;与中国VIP陪练公司、上海蓓姿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省爱歌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东营市雪莲大剧院、东营市文化馆、东营市谷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胜利第五中学、中国石油大学附属小学、华艺舞校等十余处多元化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涵盖音乐教学、演出策划、剧目排练、舞台表演等各种特色,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1.发展概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源自1987年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2004年获批艺术设计本科专业,2008年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招生。基于中国数字创意行业相关政策和17年设计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淀,于2020年7月启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申报工作,2021年初通过审核,成功获批,2021年9月首次招生,截止到2022年7月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校人数共计105人。
2.师资队伍
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9人,副教授4人,占比21.1%,讲师13人,占比68%,硕士以上占比84.2%,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43.8%;双师型教师8人,占比42%;教师毕业院校多为国内“双一流”重点大学和八大美术院校,学科领域涵盖艺术理论、艺术设计、绘画、计算机、影视文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2021-2022学年获批市厅级以上课题10项。
3.实训配套条件
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不断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建成数字影像艺术、图形图像艺术、数字化工艺等专业实训室,校外与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广播电视台、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宣传文化中心等公司企业建设了20多个实践基地。2021年12月于中国直播产业创新基地(东营)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协议,共建东营地区数字媒体产业示范项目,搭建科研与教学实践平台,校企联合推进“产教训”融合。
(三)全校美育教育开展
2021-2022学年,音乐学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还肩负着学校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重任,承担着大量的美育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开设了 5 门公共艺术课程选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美育限选课程,累计受益2135人。
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实训室+社团活动”,学校学生社团依托专业实训室开展扎染、版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实践,丰富校园文化,陶冶艺术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二、推行艺术教育的举措
(一)抓好专业艺术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1.组织保障到位。学校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学院发展规划中,明确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在组织管理方面由教务处牵头,艺术教育类教学单位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负责,综合办公室、各专业及理论与基础教研室积极配合,公共艺术课程各项教学任务得以合理落实和实施。科学配置公共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在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对美育工作给予支持,指导并督促各部门将美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加大对艺术教育教学设施和场馆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促进优质资源设施共建共享。
2.艺术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学校为艺术课程和艺术训练配备了充足的教学场所,有数码钢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音乐欣赏室、音乐厅、舞蹈厅、排练厅、琴房等教学实践场所。同时,还配有艺术厅和艺术实践和手工创作工作室,这些艺术教学场所在满足正常艺术实践教学、科研的基础上,课余时间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有效地促进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充分满足大中型艺术教育活动需求。
(二)建构全校美育课程体系,美化课堂教学模式
1.明确美育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2021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大力推进和落实美育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构建。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新设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使我校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达到16门,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选课需求。此类课程的开设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学中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如“翻转课堂”、“微课”、“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将互动理念运用到美育实践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探索过程,锻炼美育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进而养成美育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探究艺术内涵,以点到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美育功能。
(三)积极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1.加强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支持艺术团排演优秀作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与省内各艺术团体的交流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使艺术团成为学校美育普及和文化传播的先锋队。支持学生艺术类社团发展,邀请校内外知名专业教师、文艺专家指导社团开展书画、微电影、歌舞、戏剧等创作实践活动,扩大美育活动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2.营造校园高雅艺术文化氛围。围绕地域标志性传统文化、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传统手工艺进校园”活动,举办新年音乐会、书画作品展,摄影展、手工作品展及快闪等美育品牌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弘扬人文精神。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以传统戏曲为代表的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极大地丰富了师生们的艺术生活,提升了观众的审美水平,很好地推进书卷气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培育艺术氛围与美育土壤,营造格调高雅、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实施美育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教育振兴
构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美育帮扶新模式。发挥美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实施载体,师生联动协同、党团支部协同,激励更多教师、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返家乡社会实践、返家乡创新创业之中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从艺术教育板块进行深度挖掘,建立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育人机制和实践育人机制,通过高校师资资源和学科力量,细化课程方案、教学内容、形式及服务跟踪系统,建立师资共享、信息共享、需求共享、创新共享的平台, 协同开展美育服务乡村振兴活动。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暑期“三下乡”“萤火虫”志愿项目、开展有温度、 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形成美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行动机制。
三、艺术教育开展的成效
2021-2022学年,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银奖1项,第13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铜奖1项,2021-2022学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奖获全国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2项。